
千年传承的芬芳笔墨 ——与诗歌作伴
千年传承的芬芳笔墨
——与诗歌作伴
历史文人墨客无数,我们在熟记唐诗三百首的时候,在感慨苏轼一生命运的时候,在沉湎于歌咏大好河山甚至是一生崎岖的辛词的时候,往往会忘记了,在诗歌、在笔墨的世界,最能体现词藻芬芳的,当属古今中外的女性。她们在重男轻女的古代成名,在包围着那么多被称为才子的环境下,却将独属于女性的芬芳诗词传唱千年,她们一如历史中的玫瑰,在无数争艳的花丛中截然不同地迎风而立,让我们短暂沉浸在这遗世独立般的玫瑰书香中吧。
“风住尘香花已尽,日晚倦梳头。”风停了,连尘土里都带着花的香气,花却凋谢了,日上三竿了,我却连梳妆也懒了。短短一句词,将小女儿的情绪展现的淋漓尽致。李清照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,其词藻温柔细腻却不华丽,比之同一派的柳永,少了景色的庞大刻画,却又将景的形描写的极为细致,像是融进了每一个字眼中,明明没有一个字提到愁这样的情绪字眼,却自然而然地将那种忧郁的情绪表达了出来。此时的李清照处在了国破家亡的水深火热之中,避难金华的日子让她想起从前无忧无虑的生活,又联想此时的处境,顿时连脸都不想洗了,枯坐床上独自哀情。即便过的如此凄苦,她此后改嫁后,依然毅然决然地举报了自己品行不端的丈夫张汝舟,并且凭借人脉让自己免于两年的牢狱之灾。她可以在无忧无虑的少年时便作出“知否,知否,应是绿肥红瘦”,又得以在晚年漂泊凄苦的日子里坚守自己与过世的丈夫的工作,如果说要将她比作花朵,那么她就如遗世独立的荷花一般,出淤泥不染的品质令她坚守初心,濯清莲不妖的特质赋予她写下的诗词的灵魂,在千年传唱中,她的词句中似乎依稀还浮现着这位清丽的少女不灭的身姿与灵魂。
“天空的蔚蓝,爱上了大地的碧绿,他们之间的微风叹了声‘哎!’”这是泰戈尔写给林徽因的诗。如何去形容林徽因呢?她既有着女性的柔美,她的笔下可以生花,她的想法总是浪漫而天马行空,像个令人捉摸不定的小女孩儿。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”是她写给儿子最好的祝福,又或许是纪念曾经无话不谈的挚友,我们无从得知。她与李清照同为江南女子,有着相同的只有吴侬女子才有的柔美,也有着相同的“成功女子”的自信。但李清照有着独属于古代女子的温婉和雅气,而林徽因却是民国才女特有的聪慧,两位古今的才女各自有着各自的风格。作为民国第一才女,要读懂林徽因的散文并不难,她的《蛛丝和梅花》来自于她在生活中细致入微的观察,冬日梅花很常见,蛛丝却不常见,同时也展现了她细腻的情感和天马行空的思维,她感叹自然造物的神工和不可思议,不仅不觉得蛛丝的肮脏和讨厌,反而察觉出其洒脱风雅,有意无意地斜搭在梅花的枝梢上。而阅读一篇文章,最简单的就是首先解读作者,感她所感,想她所想。林徽因将散文写得如诗一般美。正如她这个人,既有着出身书香世家的笔墨气质,又有着旁人没有的才气与天赋,将一生活得如诗般传奇,一如女版“唐寅”。
要说中国现代女诗人,那真的不得不说席慕容。“假如我来世上一遭,只为与你相聚一次,只为了亿万光年里的那一刹那,一刹那里所有的甜蜜与悲凄”,作为台湾近代女诗人,她的诗展现了所有少女心事,将少女们的爱情、情绪、青春表现得淋漓尽致。席慕容是个诗人,不如说她是个画家,她将诗变成画,她的诗很抽象,因为她结合了画意,要读她的诗,她的散文,就要感受其中画意。她的一生漂泊了很久,但她在最好的年纪遇到了对的爱情,虽然她曾感受过孤独和战乱,但她后来却遇见了相守一生的人,她的诗歌慢慢从纾解孤独转变为歌颂美好,只因她面对困难不放弃乐观,而在遇见美好后,庆幸那份坚持,歌颂她心中的美好。这个世上最美好的事,不过是有一个人能如此地懂你,与你一起分享生命的美妙和感动,正如她诗中所写道的:“我只能来这世上一次,所以,请再给我一个美丽的名字,好让他能在夜里低唤我,在奔驰的岁月里,永远记得我们曾经相爱的事。”
最后一个人, 便是朦胧派女诗人舒婷,她的《致橡树》几乎成为了经典之中的经典,这样一首描写女子爱情的诗,将她的性格和她的品质完美的用橡树和木棉的形象表现出来了,用“木棉”对“橡树”的内心独白,热情而坦诚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、各自独立又深情相对的爱情观。她毫无疑问长得并不很美,但她的爱情观足以让所有女性为之肃然起敬。舒婷不是文学的玫瑰,而是女性之中的一株木棉,独立而自强。她写诗并不仅仅是展现“美”,而更多的是表达自己的想法,让世人听见她的“声音”,看见她的“形象”。毫无疑问的,她是新时代独立自强女性的代表之一,她在文学的领域依旧发着光发着热,她的确可以称得上是文学历史一株独特的花,一株木棉。“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,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。”
无论是形象,还是她笔下生的花朵香气,都可以如此形容她。
读书一如读诗,我们阅读是为了感受作者所感,作者所想,同时追求我们在文字间想要追求的东西。精神的共鸣、美的体现,或是去观赏,甚至细嗅那书页纸墨的芬芳。玫瑰般的书香,玫瑰般的女诗人,她们的形象已经通通融入了那字里行间里的小小情绪,大大情怀,若你要细细探寻那如花丛般的文字,或许你也会沾染那令人心旷神怡的玫瑰般的纸页芬芳。